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84年韩先楚患病,徐向前托秘书转告他:准备把你的病例带去国外

2025-04-13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去世,终年73岁。

在北京的徐向前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哀伤。他随后撰写了一篇悼文,这篇悼文后来被铭刻在湖北红安黄麻起义及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中韩先楚墓旁的墙上。

得知先楚同志离世,我内心十分沉痛。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战场上,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著称。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全心投入军队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卓著。多年来,我与先楚同志共事,深感他为人直爽、刚正不阿,始终坚守真理,正气凛然。他的伟大成就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徐向前 1986年10月8日

从他们的革命生涯来看,很多人误以为他们年轻时没什么来往,甚至互不相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韩先楚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其作战风格深受徐向前的影响,尽管两人早期交集有限。

【一】

1929年6月,徐向前接到任务前往鄂东北地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的副师长职务。

徐向前当时虽然是副职,但实际上负责整个军队的指挥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上任之前,吴光浩刚刚牺牲。吴光浩原本是黄麻起义的副总指挥,同时担任红十一军军长和红31师师长的职务。他的去世让徐向前不得不承担起更重要的领导责任。

由于吴光浩在军队中具有较高的声望,徐向前不得不暂时依靠他的权威来领导部队。

自黄麻起义起,这支红军部队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逐步壮大。

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在回忆徐向前时,总是满怀敬意地赞扬他的功绩。他们一致认为,徐向前在军事指挥和战略部署上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为部队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在战斗中的果断决策,还是对士兵的关怀与激励,徐向前都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影响了红四方面军的每一位成员,成为他们心中永远铭记的榜样。

杜义德曾评价徐向前:

徐帅展现出非凡的军事胆识和宏大气魄,这直接塑造了红四方面军坚韧的战斗风格。在他的领导下,部队多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创造了众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徐帅的指挥才能,也深刻影响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精神和作战方式。

有趣的是,徐鲁溪私下里曾向韩先楚提出过一个问题:

“咱们部队里,谁打仗最厉害?”

韩先楚回应道:

“你父亲!还有……”

韩先楚早年参与了黄麻起义,但起初只是在地方游击队中活动。到了1933年,他的游击队被正式并入红25军,而此时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转移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韩先楚早期的军事生涯并未在徐向前元帅的指挥下展开,相反,他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红25军军长徐海东的指导和影响。

在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才正式成为徐向前的部下。

1938年4月,徐向前作为八路军129师的副师长,带领部分军队前往冀南地区。与此同时,韩先楚指挥的八路军115师689团也向同一地区进发。这两支部队随后合并,组成了“路东纵队”。

“路东纵队”的军事行动由徐向前负责指挥。

对徐向前来说,带领部队进入冀南地区标志着他的军事才能开始得到充分发挥。这一行动为他提供了施展战略和领导能力的广阔舞台,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冀南,他能够全面展现自己的指挥艺术,这无疑是他事业发展的关键起点。这一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往冀南之前,徐向前已经派遣了多个工作小组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研。随后,他积极向朱德、彭德怀和刘伯承提出了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议。

由于事先做了周密部署,徐向前抵达冀南后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我军在当地的力量显著增强,兵力扩充到18500多人,武器装备也达到了11500余支。

徐向前首次在平原地带成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一创举具有重大意义。他打破了传统观念,证明在缺乏自然屏障的平原地区同样可以开展有效的革命活动。这种开创性的实践为后续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拓展了革命斗争的地理空间,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先楚对徐向前的卓越军事才能深感敬佩。

【二】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命令返回延安参加即将举行的七大会议。在途经鲁西南地区时,他偶遇了韩先楚。两人决定一同前往延安,最终顺利抵达目的地。

徐向前主动提议与韩先楚一同前往延安。

自1940年起,为应对抗日战争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决定从各战区选拔一批军事干部前往延安的军政学院进修军事和文化知识。许多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这一时期被调回延安接受培训。

徐向前决定带上韩先楚同行,主要是觉得他需要进一步深造,这样能帮助他更好地提升自己。

这种推测并非空穴来风。

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虽然战功显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其他同级别的部队相比,红25军的将领普遍年纪较轻。

需要强调的是,红25军由于之前遭受了严重的人员损失,因此在干部选拔上步伐较快。然而,这种做法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过于偏重战斗技能,而忽视了政治素质的培养。

抗日战争刚开始那会儿,红25军改编为344旅,没想到出了件大事。687团的团长张绍东,被参谋长兰国清忽悠,带着人跑了。旅长徐海东听到这消息,气得当场吐血。这事儿在当时影响挺大,部队内部震动不小。

田守尧后来成为687团团长,但由于未能成功晋升旅长,他拒绝参加徐海东的送别活动,这一行为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批评。之后,田守尧被调往新四军,在返回延安的途中不幸牺牲。

简而言之,红25军出身的将领们无疑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但他们大多年纪较轻,性格冲动。对于培养他们的老领导,他们心怀敬意,但面对外来调任的干部,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心理。

韩先楚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自1940年起,韩先楚担任新3旅旅长,同时兼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逐渐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出独立的能力。然而,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仍需进一步锤炼,以应对未来更复杂的挑战,推动他在军旅生涯中取得更大成就。

徐向前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决定和韩先楚一同返回延安。

自1941年起,徐向前因病长期休养,未能重返战场一线。与此同时,韩先楚虽然健康状况良好,却在延安停留了整整四年。

韩先楚虽未直接参与前线重大战役,但他在延安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在那里,他接受了多位顶尖人物的指导,包括朱德和毛泽东。此外,他还与众多兵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有过深入交流,这些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延安的学习经历让韩先楚受益匪浅。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指挥作战、组织部队和判断战局,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培养出了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的战略思维。这种能力的提升,使他在军事指挥上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韩先楚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之后,徐向前还兼任了抗大校长的职务。虽然他自己谦虚地说当时只是挂个名,但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深刻见解,确实对抗大的学员们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先楚无疑属于受到波及的那部分人。

【三】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在北京期间,常去两位领导家中拜访,一位是陈云,另一位则是徐向前。

韩先楚和陈云的友谊起源于解放战争期间在南满根据地共事的那段日子。不过,陈云一向不喜欢在工作时间接待访客,因此两人私下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情谊却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任何虚饰。

韩先楚晚年健康状况恶化,陈云曾亲自前往其居所探视。

此外,韩先楚最常探望的人就是徐向前。

即使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韩先楚依然铭记于心。

1967年秋天,韩先楚到北京参加会议,特意去探望徐向前。当时徐向前的处境已经非常困难,看到韩先楚来访,心里有些不快。

会议就好好开,别跑到我这儿来!

韩先楚完全不在意这些,继续轻松地开着玩笑,提到对老首长有些不满,这让徐向前也忍不住产生了兴趣。

"你对我有啥不满?直接说出来吧!"

韩先楚一到北京,就得知徐向前的健康状况不佳,且徐帅本人对生活习惯也不太在意。

徐帅的生活一向朴素,平时饮食简单,几乎不怎么碰肉类。他儿媳曾提到:

徐家平时饮食以粗粮为主,每周的餐桌上少不了莜面靠姥姥、面饼和合子饭。合子饭其实就是一锅稀饭加上土豆,简单又管饱。自从我儿子出生后,他得到了特殊待遇,可以不吃粗粮,但我们大人还是得继续吃这些。

韩先楚平时不太计较生活琐事,但一提到在徐帅家吃的合子饭,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尽管他经常去徐帅家拜访,却很少在那儿用餐。

韩先楚对老首长的健康问题感到非常焦虑,他觉得老首长生病了却没告诉他,这样他就无法帮忙联系医生,心里有些责怪。

徐向前清楚自己的状况,为了避免牵连他人,这段时间他基本没和老部下们联系。韩先楚得知后,对此表示不满。

去探望我的老领导,这是我分内的事,别人怎么议论是他们的事,随他们怎么说好了。

1980年代开始,韩先楚拜访徐帅的次数明显增多。他有时独自前往,有时与战友同行。到1982年,平均每两个月就会去一次。两人交谈的内容除了日常琐事,更多的是关于国家发展的议题。

即便到了晚年,他们为国家奉献的信念依然坚定如初。

韩先楚从年轻时就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早期患有严重的胃病,随后又患上肾结石。到了八十年代,他又被诊断出肝炎。尽管医院竭尽全力进行治疗,但他的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到1984年,韩先楚的身体状况开始显示出肝癌的早期症状。

1984年10月29日,韩先楚和妻子又一次前往徐向前家中拜访。

徐向前当时已经听说了韩先楚生病的情况,心里非常担心。韩先楚走后,徐向前还专门让秘书转达他和妻子黄杰的问候,叮嘱韩先楚要保重身体。

务必注重健康,保证营养摄入。此外,301医院的刘院长即将前往德国,计划携带你的病历资料,与国外专家深入探讨,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韩先楚曾经提出过一个疑问:

我的症状和杨勇的情况相似吗?

韩先楚心里清楚自己身体出了状况。

1985年5月28日,韩先楚拖着沉重的病体,最后一次来到徐帅家中看望他。此时的韩先楚,健康状况已经极度恶化,完全是硬撑着完成这次探访。自那以后,他的病情持续加重,再也没有机会亲自去拜访徐帅了。

韩先楚离世后,徐向前一直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

返回